众所周知,世界上被认为最安全的国家是蒙古国,因它被俄罗斯与中国两大强国环绕。但这意味着它易受两国影响,如上世纪中苏关系紧张时,蒙古在苏联影响下全民反华。
谈及蒙古国,苏俄作用不可忽视。苏俄的举措使外蒙独立为蒙古国,成为“缓冲区”,并依附于苏联。作为苏联盟友,蒙古国自然接受了其改造。
苏联自宗教“大肃反”起改造蒙古国,全面变革其文字、语言及意识形态,摒弃传统文化。依苏联指示,蒙古国信仰的“成吉思汗”亦遭批判,被视为“落后的封建代表”。
为彻底批判“成吉思汗”,苏联考核蒙古国公职人员,一旦发现对其有向往者,即视为“反动分子”,并立即开除党籍与公职。
苏联全力改造蒙古国,不仅严厉批判“成吉思汗”,还全面收缴并销毁其画像,对私藏者施以重罚。
苏联改造下,蒙古国语言、文字及意识形态均被其掌控,成为无自主权的小国,内政外交均失去主动权。
六十年代,中苏关系不断紧张,蒙古国作为苏联盟友紧随其步伐,苏联若发表“反华”言论,蒙古国即迅速响应,致中蒙关系降至冰点,当时我国戏称其为“苏修走狗蒙修”。
蒙古紧随苏联言论,并对我国在蒙工人与华侨发起攻击,煽动民众施暴,甚至冲击我国使馆。
蒙古国作为苏联的铁杆盟友,直至1992年才正式宣告脱离已不存在的苏联,更名为“蒙古国”,并实施总统制议会制度。
蒙古独立后,随即转向,摒弃马克思列宁主义,全力复兴“成吉思汗”民族主义,旨在重现其荣光。期间,众多成吉思汗雕像拔地而起,极右民族主义也随之盛行。
蒙古国极右民族主义表现特殊,专对中国人攻击,延续苏联时期态度。他们殴打中国工人,打砸餐厅,骚扰游客,组织反华游行,并惩罚与中国人接触的蒙古女性。
回顾蒙古近30年变迁,它作为内陆小国挣扎求存,意识形态混乱。虽与中国友好,内部却反华,试图在大国博弈中走中间路线谋利,却在摇摆中丢失了自身立场。
蒙古国发展疲软,GDP现仅157亿美元。相邻的我国内蒙古GDP达800亿美元,为其6倍。此外,蒙古国贫困人口占全国人数的三分之一。
蒙古现正着力推进文化娱乐旅游业,数据显示其已逐渐超越日韩,成为亚洲新晋“不夜之城”。有关蒙古娱乐产业的详情,青城会后续在文章中介绍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